艾科®(On•Call®)
img img
Health steward
健康管家
【低血糖】夜间低血糖太危险!睡前血糖低于这个数要警惕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常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然而,反复发作的低血糖绝非小事,不仅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导致大脑认知功能逐渐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癫痫或昏迷,给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夜间低血糖的多重危害
①心血管系统损伤:有研究显示,患者发生低血糖时会出现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并伴有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夜间发生低血糖,出现心动过缓比白天出现低血糖高8倍,对心血管系统构成严重威胁。
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低血糖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多见于脑组织受到损伤。低血糖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就越大,这也是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③对视网膜造成损伤:机体在低血糖状态下会出现眼压下降,造成动脉破裂、出血。
④对肾脏系统造成损伤:肾脏血流量与机体血糖浓度有关,有研究显示,低血糖会导致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功能不全。
⑤出现苏木杰现象:夜间低血糖还可能引起清晨的反应性高血糖,即苏木杰现象。这是由于机体对低血糖的的保护性反应,促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从而出现晨间应激性血糖升高。
夜间低血糖的成因分析
① 晚餐吃得太少、没有按时进餐、过量运动等均可导致低血糖。
② 药物(胰岛素、降糖药)剂量调整、用药方法不当或用药时间不对等情况,也会导致低血糖出现。
③ 消化吸收不好,消化道吸收障碍,导致人们消化食物比较困难,药物吸收也会出现问题。
④ 肝功能异常,胰岛素在肝脏内代谢减少,会引起胰岛素蓄积增多导致低血糖。
⑤ 饮酒。特别是空腹饮酒,酒精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低血糖发生。
夜间低血糖的预防策略
1.加强血糖监测:监测睡前血糖(通常在晚上10点左右),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睡前血糖控制目标

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格列奈类药物等。
般糖尿病患者当睡前血糖低于5.6mmol/L,夜间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会增加。建议适当加餐,可选择牛奶、饼干、水果补充体内血糖。必要时需要监测凌晨3点血糖。
1.若血糖<3.9mmol/L,应立即补充葡萄糖或含糖食物,如若仍≤3.9mmol/L或意识障碍者应及时就医。
2.饮食不规律,吃的少,都有可能引起低血糖,所以,糖友需要规律生活,晚上避免饮酒。
3.运动量过大,晚饭后可以选择室内散步、太极拳,或固定自行车、跑步机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而且睡前两小时内不要进行运动锻炼。
4.清楚了解应注射的胰岛素剂量,按照医嘱进行皮下注射。降糖药也一样,要严格把握药物剂量,如因药物引起的夜间低血糖,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量。


发布时间:2025-06-06
文章来源:艾科健康管家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