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科®(On•Call®)
img img
Health steward
健康管家
糖尿病并发症的诱发因素

预防急性并发症以预防、减少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目标。然而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即使控制住了自身血糖水平,仍然会伴有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高血糖只是导致并发症的其中一个因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诱发因素主要分为可改变和不可改变两部分。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各种干预措施,降低这些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从而避免或阻止慢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主要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及胰岛素抵抗、血液高凝状态等。

不可改变因素:指的是在现有医疗条件下,还不能通过有效干预手段进行改变的危险因子。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及不可改变因素。

可改变危险因素

1. 控制高血糖

高血糖易对机体血管上皮细胞及神经组织造成损伤。当糖尿病患者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时,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和神经病变等微血管慢性并发症患病概率大为增加。

根据研究显示,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强化降糖治疗,时血糖水平接近正常(HbA1c<6.0%)水平,可预防、减少或延缓微血管并发症的产生和进展。

 


2. 控制高血压

据WHO报告,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0-40%,约为普通人群的2-3倍。高血压会加速糖尿病大、小血管病变的发生及进展,从而增加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其中,冠心病死亡率为正常血压的非糖尿病人群的4.69倍,视网膜渗出性病变患病率为正常血压人群的2倍。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实:将血压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可减少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同时,控制高血压将有利于组织糖尿病慢性病变的发生,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3. 纠正血脂异常

通过促使单核细胞释放自由基、增强脂质过氧化作用、加速脂质沉积等方式,血脂代谢异常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风险增加。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每升高1mmol/L,冠心病危险性会增加57%(数据来源于UKPDS(23))。

通过调脂降低异常血脂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的发生及进展。

4. 控制体重至理想水平

脂肪堆积可导致糖尿病体内胰岛素抵抗增强和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过多的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与角质细胞及成纤细胞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接受器结合,而导致皮肤增生。)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强日常锻炼等手段,糖尿病患者在控制体重的同时,可减少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概率。

5. 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与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临床上使用抗血液高凝状态药物可有效降低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 遗传因素

临床治疗上,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依旧会出现慢性并发症,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息息相关。在“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实验(DCCT)”研究中发现,一些志愿者家族中也有多人患有糖尿病,而他们的视网膜鬓边也呈多发现象,其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 糖尿病病程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产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严重程度的几率都将增加。例如,在没有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25-30%在确诊后的5年内将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 年龄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多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常常合并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血液黏稠度高等病症,更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4. 性别

正常年轻人,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要低于男性。但患有糖尿病的女性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减低。研究显示,糖尿病男性和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正常男女个体分别增加了1.9倍和3.3倍。


由于不可改变因素的存在,部分糖尿病患者即使控制住了自身血糖水平,仍然会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能做的就是控制好可改变危险因素,从最大程度上降低自身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让自己的机体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


参考资料:

1. Turner R C , Holman R R , Cull C A , et al.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 33)[J]. Lancet, 1998, 352(9131):837-853.

2. The DECODE study group. Glucose tolerance and mortality : comparison of WHO and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gnostic criteria. Collaborative analysi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in Europe[J]. Lancet, 1999, 21.

3.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diabetes: UKPDS 38[J].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17(7160):703-713.

4. Turner R C , Millns H , Neil H A W ,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23)[J]. BMJ, 1998, 316(7134):823-828.



发布时间:2020-04-07
文章来源:
分享:
返回列表